關燈
護眼
第一百三十六章電報大樓(第1/2页)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北京1506年(弘治十九年)7月10日。

    成都進入北京的第一批通訊人員,在蓉城通訊大學唐坤的帶領下到達燕京。隨着他們的到達,成都的電報線路也到達了北京。

    他們到達後首先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與青島、天津取得聯繫,並考慮建立快速通信的方法。這個任務由青島、天津官府來完成。二是,建立大明第一家郵政所,選擇到北京、青島、天津逐步到南京、福州、廣州的通郵路線。

    除了保持電報通信之外,郵政所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賣報紙。爲了聯絡青島、天津,爲了及時準確下達朝廷的命令,北京同青島、天津的通訊採用光通訊和電報同時進行,他們一路上測試考察作爲光通信的站點。北京到天津、青島基本是平原,一馬平川,上千裏的大平原採用架空線路。他們基本上選擇了在城中、小山建造木塔加氣球的光通信方式,預計要幾十個中繼站,才能到達天津、青島。這些中繼站不但要留下通信兵,還要留下警衛,他們人手少,只能再僱傭一些當地人。並通過朝廷向當地官府打招呼,起碼要讓他們知道這是朝廷的機構。

    大同、成都、青島之間開通的電報業務,得到了大明民衆的追捧,業務紅火。作爲政治文化的中心,京城裏反映更加強烈,因爲這裏沒有通達電線,因此也就沒有開展電報業務。給大明日報社來信詢問此事的越來越多,有的信件居然有指責的言辭,說是皇家不應該對於朝廷耿耿於懷,內閣改制已經完成,爲什麼對於京師還限制電報業務?他們那裏知道鋪設電報線路朝廷是要表態的,不然就會造成雙方的誤解。

    信件太多了,反映太強烈,報社把這個情況還有一些信件上報到朱厚煒那裏。朱厚煒指示:選擇有代表性的信件登載到大明日報上,不要評論,也不要解釋,當做新聞事件處理。

    其實,寫這些信的就有不少是官府的官員。終於有人寫了奏章呈報到朝廷上,說是京城應該開通電報業務,朝堂上也就有了公開的議論,最先做出反映的是兵部尚書馬文升。

    馬文升寫了奏疏,附和京城應該引入電報業務的意見。他是兵部尚書,自然技高一籌,提出了一個附加的條款,就是同時要求保證九邊前線的電報通信,使朝廷和九邊的邊軍通信及時暢通。

    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負圖,別號約齋,又號三峯居士、友松道人。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明代重臣、詩人。

    景泰二年(1451年),馬文升登進士第,授爲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遷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爲兵部右侍郎。歷遼東巡撫、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弘治初任兵部尚書,後任吏部尚書。明武宗時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遭權宦劉瑾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1510年),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後復官,獲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諡號"端肅"。加贈左柱國、太師。

    馬文升一生功勳顯著,先後輔助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歷仕五十六年,後人有"五朝元老馬文升"之稱。又與王恕、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

    1368年,元惠宗妥歡貼睦爾退至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史稱"北元",由於明軍的不斷打擊及蒙古各地貴族離心離德,1402年北元滅亡。雖然元朝作爲一個完整的政權已不復存在,但各部落依然保存有一定實力(比較強大的有瓦剌、韃靼等部),不時南下騷擾明朝邊境。因此明朝沿長城設置軍事防線,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九個軍事重鎮分別爲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看這個意思好像是皇家急需開通京城的電報業務,求着朝廷了,所以皇家順便撈點好處,真虧他想的出來。

    ?0?2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奏章長了朝廷的臉面,特有面子。內閣首輔楊廷和立即寫了節略,並事先做了票擬,上報到皇帝面前。弘治皇帝朱佑樘也沒有猶豫,也無需再議,直接發給司禮監用印,就當做聖旨下發了,於是京城的電報業務再無障礙。

    這裏順便解釋一下大明朝發聖旨的法定手續。草擬聖旨的權力在內閣手中,就是說一般的政務和官員的任免皇帝是不能自己草擬聖旨的,內閣寫聖旨包括這項權力就叫做‘票擬’,皇帝的權利就是點頭同意,司禮監用印,蓋上皇帝的玉璽,就是聖旨了。如果皇帝不經過這個手續,直接起草聖旨用印下發的話,內閣有駁回的權利,叫做“封還”。

    明朝的內閣權利很大,皇帝的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個票擬、封還就是代表。

    ?0?2有了朝廷的聖旨各地就可以架設電報線路,開通電報業務了。

    可是朝廷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九邊前線的電報要通達。這個也好辦,從各鎮架設一條電線到總督府就可以了,這個距離很近,爲軍事、官府專用即可。

    本來山海關,以及更遠一點的遼東鎮都在海邊,可以同時接通,但是皇家在那裏沒有勢力,開通電報對於皇家沒有意義,所以就通達到金州爲止,反正金州居中,到山海關、到遼東都不遠,騎馬就是半天,至多一天的路,也說得過去了。誰知皇家這一湊合終於引來了事端,此是後話。

    京城裏現在的郵政所設在外城,其原因是朱厚煒的田莊在城外,就臨近田莊附近,選了一個地方設在了外城。現在要開通電報業務,就要方便用戶辦理,這個地點就不方便了,要從新選址。

    選址就要研究一下京城的格局,藉此機會胡侃一點北京的格局方面常識。

    ?0?2京城的格局是,除了皇宮之外被分爲三大塊。明清兩代,五六百年的歷史中都是這個格局。

    ?0?2外城,也可以稱之爲南城的區域,就是後世崇文、宣武兩區的範圍,這裏是貧民區,有大片的農田和村莊,還有依附城市的貧苦市民。富人極少,都是商人,集中在正陽門外、崇文門外的城門周邊,這兩個城門是南來客商的進城之路,特別是崇文門,它早晨開放的最早,晚上關閉的最晚,距離運河碼頭最近,官府對客商收稅的稅卡就設在崇文門,因此崇文門外也就最繁華。商人在封建社會里地位不高,“士農工商”他們排在最後,雖然不屬於下九流,也差不多,只是有錢而已。

    正陽門(就是前門)以北是內城,內城居中被皇宮和皇家禁地佔了一長條,把內城一分爲二,皇家的禁地是絕對禁止通行的。由於中南海在西側,那裏是皇家的花園,皇帝經常在這裏辦公,所以,以六部衙門爲代表的朝廷主要機構就集中到了西部,西長安街上的六部口就是六部衙門所在地,六部衙門的大圍牆至今還殘留一段,在西長安街上可以看到。特別是到了清代,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都在西北邊,因此,爲了方便,朝廷的大員,王公貴族就向西部集中。西城就自然形成了京城的政治中心,進而也就是文化的中心。歷史悠久的北京師範大學、男四中等都在西城,這是有根據的。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
隨便看看: 總裁救駕如果沒有那段情太古祖神我的親爸是首富甜妻還小,總裁需嬌寵姑娘她戲多嘴甜詭妻農門醫女初長成王者神婿牧雲王嫣然逆天鬼才醫武龍王大唐:開局錯認李世民當爹春風不改舊時波團寵大佬奶呼呼渺渺兮予懷黑化後少爺把我寵上天諸天武俠,每次重生我都會更強我的娘子是女皇撈明月大明:史上最狠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