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第四十七章科舉門蔭兩不讓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楊逍等獨孤信說完,自己也有見解要表達:“當時的大唐王朝,早已經不是貞觀和開元時期的大唐王朝了,比起元和天子在位時期差的也是很遠很遠的。”

    石猛道:“楊兄弟的意思是不是說黃巢這個人如果遇到開明的君主和勵精圖治的王朝,肯定不會成爲禍亂天下的第一賊寇,甚至有可能成爲國家的股肱之臣的。”

    楊逍道:“是啊,我確實是這麼想的,石大哥是否聽說過黃巢曾經寫下的那首詩,名叫不第後賦菊”石猛張口就來:“耳熟能詳聽哥哥給你念一段: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如何”

    楊逍道:“石大哥神采奕奕,這首詩唸的很好啊如果當年黃巢要是高中進士,很有可能他就寫出來另外一首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了。”

    獨孤信道:“這還是很有可能會出現的,因爲在歷朝歷代的科舉制度中,只有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才能稱爲進士。是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等級的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爲三甲:一甲僅有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爲狀元鼎元,第二名稱爲榜眼,第三名稱爲探花,三者合稱爲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其中,科舉考試的第一名狀元這個稱號,也一直是全天下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

    楊逍道:“我也曾想着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因爲古往今來的貧苦人只有通過科舉才能走上仕途。可是這蒙古人也真的是混賬東西,幾百年的科舉制度他們說不用就不用,讀書人只能另尋他途了。”

    獨孤信道:“在有着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之分的傳統社會,似乎只有入仕做官才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隋唐以前,官府選拔官員主要依靠的手段就是選舉,即通過地方鄉舉裏選推舉選送,然後被朝廷錄用爲官,如漢初的舉孝廉,以及發展到後來漢武帝時通用的察舉制都是此種模式。而從隋朝開始,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開天闢般地設立了科舉考試製度,從此在隋唐時期科舉代替以前的所謂選舉成爲了官府主要的人才選拔制度,這一制度延續了好幾百年,唐朝正是科舉制度的完善與成熟期,關於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一直以來流傳着一句話叫作: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楊逍道:“唐朝時中央官府選拔官員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門蔭入仕,二是流外入流,三是科舉入仕。除此之外,還有上書入仕、捐資入仕等特殊情況存在。一般的平民百姓最爲痛恨的就是所謂的門蔭入仕。所謂門蔭入仕,是指官僚子弟憑藉其父、祖的官職、勳、爵、資歷等獲得官職的一種特權選官制度。因其入仕是憑藉父、祖家門的蔭庇,故稱門蔭、官蔭、蔭補,也稱作任子。這種情況不僅見於隋唐,自漢代以來流傳已久。而之所以會出現門蔭制度,本質上來說是帝王們爲了籠絡貴族官僚集團,維護他們的特權和利益,專門爲高級官僚子弟大開入仕方便之門的特權銓官制度,其實質上也是爲了讓這些官員能夠更好的爲皇帝老兒服務。在新唐書選舉志下中,對門蔭制具體的制定有如下記載:諸用蔭出身者,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正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從八品上,從五品及國子,從八品下。三品以上官員蔭及曾孫,五品以上蔭及孫輩,孫低子一等,曾孫低孫一等。也就是說,凡官居五品以上皆可蔭及子孫。所蔭官上至正七品,下至從八品不等。以蔭入仕,在隋及唐初人數頗多。”

    石猛問道:“那既然科舉考試製度已經被唐王朝所沿用,那爲什麼門蔭入仕的人佔官員的比重最大、人數最多呢”

    獨孤信道:“隋煬帝大業年間,官府選拔人才的制度開始出現了新的形式,那就是開科舉創進士科,通過考試去選拔各類人才進入官僚隊伍,這是對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門閥社會的巨大沖擊。唐代繼承了隋代的這項制度創新,並且在高宗、武則天一朝更加提高了科舉考試在人才選拔中的重要性,官員隊伍中進士科出身的越來越多,考試的形式、內容和程序也越來越步入正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完善,到了中唐,科舉考試已經成爲了士人進入仕途的非常重要的途徑。也正是如此,通過對牛黨人物的分析,就能夠發現,牛僧孺、李宗閔等人正是通過科舉考試而進入官場的。相反,另一方面儘管科舉已經是選拔官僚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整個唐代,門蔭入仕這種傳統的爲官通道非但沒有消失,而是仍舊在各個時期佔有着極爲重大的比例,所謂門蔭入仕就是出身官宦家庭的子弟,可以自動獲得爲官的資格而不必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資格選拔。李黨的黨魁李德裕就不必說了,祖父、父親都是前朝重臣宰相,自然是有門蔭入仕的資格,所以李德裕根本就沒有參與過科舉考試,而且非常不屑參加這樣的考試,認爲自己的水平就擺在那裏,怎麼能自降身份去跟一羣人擠破頭皮參加考官的選拔呢,考官的水平會比我更高嗎考官的見識會比我更遠大嗎只有那些沒有什麼真材實料的人,纔會爲了做官而不惜譁衆取寵,以博取那些考官的賞識,這樣的事情是李德裕他們所不願意去做的。而被衆人視作是李黨二號人物的鄭覃,他的出身、經歷也和李德裕像極了。鄭覃的父親鄭珣瑜是唐德宗、唐代宗時期的宰相,所以鄭覃同樣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而是直接門蔭入仕。清楚了這兩大李黨領袖的出身背景,將他們和牛黨牛僧孺、李宗閔的科舉出身一比較,很自然地就會得出牛黨重科舉,李黨重門第的結論。科舉作爲一種新的社會機制,可以說在唐代正蒸蒸日上,而也很有可能取代門蔭入仕。李德裕對牛黨的打壓正是這種社會階層輪替的反應。但是,很快就有人發現在李黨這方面的人物,除了兩大黨魁和駙馬杜悰是典型的門蔭入仕之外,陳夷行、李紳、李讓夷、崔鉉、李回、鄭肅這六位李黨宰相,都是進士出身,都參加過科舉考試,鄭覃的弟弟鄭郎也參加過科舉,所以好像說李黨統統堅決反對科舉出身,這樣的說法有失偏頗。最最重要的還不是李德裕他們有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他們所追求的風尚品味與政治理想,這些卻被他們所處的階層或者階級所決定了。李德裕何許人也,出身趙郡李氏,鄭覃呢滎陽鄭氏,這都是唐代響噹噹的名門世家,代表着自六朝以來的貴族傳統,所以對他們來說,嚴守家風、維護傳統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畢生的價值追求。而既然是出身傳統濃厚的貴族家庭,當然就崇尚樸實更注重經典經學,特別煩感那些只知道賣弄文采標新立異之輩。文宗好學嗜古,鄭覃以經術位宰相,唐文宗是個好學的天子,所以鄭覃這樣的大知識分子,憑藉着豐富的經學知識得以做到宰相,鄭覃深忌進士浮薄,屢請罷之,就是進士科選拔上來這些官員,由於他們的學習考試都是以做官爲目的的,所以很實用,也很淺薄,幹什麼都是爲了博取功名,搞得社會風氣極爲浮華,官府應該取締這樣的選拔人才機制。”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
隨便看看: 1號鮮妻:權少,高調寵!梟寵:無雙帝妃重生之都市趙雲熱血傳奇之異世全職高手超神學院之黑色長城誅天武神農門嫡秀:娘子太嬌羞林清菡張玄她的心上人黑化了我在末世畫物成真她輪迴後前夫棺材板蓋不住了諸天:全圖鑑收藏家凰妃驚華:邪王,寵妻上癮慕容瑤雲霄也許今年我才一千零十七歲撩了奶狗世子後人在木葉:生性純良的我被系統逼上了邪路司空快穿之我在三千世界裏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