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第進二章朝堂階上辯未明 李陵碑前嘆前事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卻說大殿之上,道君皇帝見衆意已決,便道:“既然諸位卿家皆……”說到這裏,道君皇帝停了一下,將目光停在大殿一人身上,道:“黃愛卿,你有何見解?”

    道君皇帝所說這位“黃愛卿”名叫黃裳,字冕仲,號演山,延平人。黃裳才學淵博,元豐五年進士第一,,狀元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學士。道君皇帝十分賞識,至宣和元年,命七十高齡的黃裳負責修訂《萬壽道藏》。

    此時,黃裳剛剛將《萬壽道藏》修訂完畢。黃裳在修訂《萬壽道藏》之間,悟得了道家養氣謙沖的高深道理,居然無師自通,得了延年益壽的法門,此刻年逾七十六歲,居然皓首不在,又生出黑髮來。道君皇帝也素喜道教,見得黃裳道家法門精湛,便官封端明殿大學士,這些天都早晚請教。

    黃裳聞言,向前一步,道:“陛下,既然此前已經會盟,聯金伐遼,出兵便是早晚之事。”道君皇帝見黃裳也如此認爲,頷首道:“那好吧,朕就依衆位愛卿。”

    殿下黃裳又道:“陛下且慢,臣尚有話說。”道君皇帝道:“愛卿但說無妨。”黃裳緩緩說道:“聯金伐遼,收回燕雲十六州,乃是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便籌謀之大事,此刻有此良機,當出兵收復。但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須得多想一步,那便是遼國一去,我大宋將與金國這強國爲鄰。觀金國上下,雖立國較短,但其主完顏阿骨打聽聞頗有才略,能以遼國北疆區區一介部族首領,統領不滿十萬族人,在短短時日內,將遼國攻滅,可見其能。臣以爲,童樞密大軍北上,定可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其後之事,當防金國南侵,以爲甚要!”

    道君皇帝沉吟道:“黃愛卿所言極是。”蔡京卻轉身道:“黃大人,那金國與我結盟伐遼,又豈會背信棄義,攻伐我朝?”

    黃裳道:“老相爺明鑑,金國初立,攻滅遼國,正是強盛之時,其主又是開疆拓土之野心之人,豈能不防他南侵?對於北地蠻人來說,豈有信義二字?”

    黃裳說到這裏,不等蔡京接話,轉身對道君皇帝道:“陛下,臣並非反對出兵,而是要童樞密大軍北上後,定當防備金軍!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軍國大事,豈能不預?”

    道君皇帝道:“黃愛卿言之有理,那就依黃愛卿之見。詔命童貫大軍北上,但大軍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後,當防備金軍。”官家金口一開,諸大臣自蔡京一下,皆是領命。

    聽白勝說到這裏,三娘微微一笑,忍不住問道:“黃裳?這人倒是有趣,不知道他武藝如何?”白勝微微一愣道:“主公,這位黃大人今歲七十有六,倒是一介大文豪,聽聞詩詞都頗爲有名,但他是文人,不會武藝的。”

    三娘忍住笑,正色道:“你不是說他遍閱道藏,修煉得一身道法,便連白髮都又變成黑髮了麼?”白勝道:“他那是得了道家修身之法,延年益壽,是以才白首轉黑的。”三娘不甘心的問道:“真不會武藝?”白勝道:“聽聞便連馬都不敢騎,自然不會武藝。”

    三娘心下暗歎道:“看來什麼九陰真經是沒有了,這黃裳也只是懂得道家修身練氣、延年益壽的法門。”

    頓了頓,三娘又道:“既然黃裳有先見之明,當朝提醒宋廷提防金國,那童貫那裏如何?”白勝搖頭道:“莫說童貫那裏,便是蔡京那裏在擬定詔旨之時,都並未提過黃裳的話。我看蔡京一黨是壓根就不信金國會背信棄義,他們眼下便只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不世之功。”

    三娘冷笑道:“真是不知死活,也並非宋廷無人,而是朝政被一**臣把持了。”

    白勝又道:“主公,後來宋廷對我林沖所部去留,還有一番爭議。”三娘哦了一聲道:“說來聽聽。”當下白勝又將後來宋廷上的爭論說來。

    議定出兵之事後,蔡京又奏道:“陛下,那山東路藩鎮軍馬雖奉召派了林沖所部北上,但探子來報,都說所部三萬軍馬皆在燕京城外屯紮,卻不發兵攻打遼國。更聽聞山東路派了許多海船前去,將燕京城內許多百姓接回山東路安置。臣以爲,此乃通敵之舉,當下旨嚴懲。”

    道君皇帝一聽得山東路藩鎮,腦海中便會想起當年在那黑暗地道內,那一縷淡淡幽香和那清脆悅耳的聲音來,一時間想得出神了。<

    br />

    蔡京又說了一遍後,道君皇帝方纔回過神來,忙道:“愛卿以爲當如何?”蔡京道:“臣以爲,當在童貫軍馬未至之前,當嚴令林沖所部加緊攻打燕京城,若所部還是不肯出力攻打,待得童貫大軍到後,便可教其引大軍討伐林沖所部,就地剿滅之!”

    此言一出,殿上宿元景、李綱、黃裳三個都急忙出聲道:“不可!”蔡京聞言大怒道:“這林沖所部,未有朝廷旨意便擅自接應遼國百姓南下,囤兵城下,卻不與遼軍交戰,便是反意已生,此部兵馬該就地剿滅!”

    宿元景忙道:“陛下,山東路軍馬接應南下的都是滯留在燕京北地的中原商民,此事臣早已經奏報過。至於林沖所部軍馬未曾出兵攻打燕京,只因此趟山東路出兵,原意是接應商民,而非攻城,是以只去了三萬軍馬,而且步軍不多,只有萬餘人,而守燕京遼軍有七八萬之衆,他那裏如何以寡擊衆去攻城?便只能屯守在側,以防遼軍出城而已。”

    李綱也道:“正是如此,接應商民南下,乃是護民義舉,何來反意?只因朝廷與金國結盟伐遼倉促,金軍南下太快,北地許多商民被困,山東路宣撫使前去接應商民,乃是義舉。”

    黃裳也道:“燕京乃遼軍南路重鎮,重兵屯守,金軍十餘萬攻打多時都未能攻下,林沖所部不過三萬人馬,如何能打得?囤兵於外,也不能說是山東路藩鎮軍馬起了反意。”

    宿元景更是說道:“嘗聞那一丈青曾多次在軍民面前折箭爲誓,此身必定不會主動背反朝廷,若朝廷一味逼迫,只怕將她逼反了。當年夏國之事,前車可鑑啊。”

    蔡京大怒道:“好,若是童貫大軍到了北地,合兵一處,號令他攻打燕京,他山東路軍馬可能奉令?!”宿元景道:“若非力所不逮,山東路軍馬定會奉命!”

    聽完白勝的話後,三娘笑道:“好個蔡京,以退爲進,用話僵住了宿太尉,等童貫大軍到了之後,若真是命我們與遼軍作戰,我們還不肯出兵,那宿太尉那裏便難做人了。”

    白勝頷首道:“正是,林教頭那裏兵馬雖有三萬,但童貫大軍到了之後,定會使借刀殺人之計,教我們軍馬去打頭陣。”三娘擺擺手笑道:“不必憂心,我那師兄已經並非當年的禁軍教頭,我與他臨機專斷之權,待得童貫軍馬到了之後,師兄與之周旋便是,想來以如今師兄之能,定不會中借刀殺人之計。”當下三孃親筆書信與林沖,與其臨機專斷之權,教其在童貫大軍到來後,視情形與之周旋。

    大宋宣和六年五月,童貫率領宋軍二十萬北征,聯金伐遼。早在政和元年,童貫出使遼國之時,便有燕人馬植結交童貫,獻聯金滅遼之策。這馬植乃是末燕人,遼國北地世家大族,官至光祿卿。後因政見不同,被遼國削職,因此深恨遼國,在童貫出使遼國時,便獻上了聯金伐遼之策,只因當時金國尚未強大,而宋軍內梁山、田虎等未平,是以未能成事。

    後來金軍大敗遼軍,馬植又前來聯絡童貫,童貫引薦與蔡京,得蔡京舉薦後,馬植得蔡京賜名李良嗣,舉家歸宋。自童貫即將攻滅方臘時起,宣和五年間,李良嗣七次出使金國,與金國達成聯金伐遼之盟,可謂是宋金之盟,一大半功勞都是出自這李良嗣之手。

    道君皇帝也甚是器重這李良嗣,宋金結盟之後,更是賜姓趙氏,改名趙良嗣,加光祿大夫,這趟童貫出征北伐,這趙良嗣也在軍中任軍機參軍。

    童貫大軍北伐出三關之後,一路躊躇滿志,趙良嗣等人也一般的意氣風發。大軍路過金沙灘時,童貫駐馬與衆將官看了當年楊令公撞死的李陵碑,只見其上忠義之血痕猶在。

    童貫看了後道:“想我宋軍又再北伐,今趟當可收復燕雲十六州,以還楊老令公等前輩心願!”趙良嗣道:“正是,如今遼帝被金軍圍困在夾山,遼軍各自爲戰,潰不成軍,我大宋軍馬二十萬北征,定可一鼓而下,收復燕雲十六州!”一旁諸將自然是一片歌功頌德。

    宋軍上下,不單主帥都認爲遼軍不堪一擊,便連尋常士卒都以爲這趟將是一場很輕鬆的征程,宋軍上下都認爲遼軍已經奄奄一息,不堪一擊,更兼宋軍乃是剛討伐方臘得勝之軍,是以上下都瀰漫着一種盲目樂觀的心態。正所謂驕兵必敗,很快宋軍就喫到了苦頭。(未完待續。)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
隨便看看: 狼性總裁強索歡早安惡魔老公貞觀禍害大唐第五王江婉天脈至尊若你從不曾來過無限輪迴:我的天賦全球限定戰神之女江閻王恃君寵星際神舟觀察者補爺玄幻:你們再腦補我就無敵了指點考古隊:我擁有張起靈的所有能力快穿之面癱宿主美強慘替嫁後,禁慾病嬌王爺願爲裙下臣貌美小知青,帶空間下鄉被叼走年代小福妻帶着空間嫁糙漢謝謝你給我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