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第719章 蔡京的包子(第1/2页)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哪裏是你蔡六哥能完出來的花樣,這種東西叫一品香,也叫香水,是成都府當地一個商人弄出來的,聽說現在成都府無論小家碧玉,大家閨秀,市井人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香味。手機端 m..這東西現在在東京可以說有價無市,千金難求,相較龍涎香的至尊,香水要平民化許多,聽說在成都,香味由淡至濃,由普通到尊貴,光品級便分成了九品,我這好不容易纔從你駙馬哥哥那裏求來兩瓶,現在被念妹你順手牽羊走了一瓶,我的損失可不小。”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先是風靡全東京的《西遊記》,接着又來這麼一出,如果有機會,我還真的想親自去成都府去親歷體驗一番,活在那裏的人,是多麼的讓人羨慕。”原本作爲潮流風向標的大內宮廷帝姬,現在居然羨慕遠在西蜀,剛剛經歷過兵災的多事之地,這事要傳出去,多半讓人大跌眼鏡。

    “念妹,這事萬萬不可,別說你一個女兒家,算是堂堂七尺男兒,這一路窮山惡水,便不是常人能堅持得下來的,我奉勸你及早打消這個念頭。何況父母在,不遠行,父王對你可是千依百順,你可別身在福不知福。那裏剛經歷過兵變,世道不太平,我從公公口得知,現在那裏餓殍遍野,百廢待興,可並沒你想象的那麼美好。這《西遊記》,也是平常無聊用來打發時日而已。和香水相,我跟喜歡龍涎香的天生貴胄,這香水,未免太小家子氣了點。”

    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心思機巧的趙嬛嬛對蔡老六的人品早有耳聞,若不是和五姐親近,她還真不願意踏蔡府這個門。五姐再怎麼說是蔡家人,正所謂胳膊肘往內拐,蔡老六經營着自家的龍涎香生意,這全東京的貴人都知道,當下冷不防出現了這麼大的一位競爭對手,聽說香水橫空出世,讓全***趨之若鶩,驚得蔡老六急忙派專人去成都府打聽,想將制香水的商人請至東京,共同研究一番,說白了,蔡老六聖眷正濃,權勢熏天,只是想空手套白狼,將香水的配方據爲己有而已罷了,若不是成都府突然發生這麼大的一場兵災,說不定早被他得手了。

    “什麼東西,這麼香?”剛剛跳舞耗費了趙嬛嬛大量的氣力,再聞到這股讓她越發飢腸轆轆的肉香,平時矜持的趙嬛嬛忍不住大吞口水,她看來是真的餓了。

    “快去,將剛出爐的饅頭給念妹端幾個來。”趙福金引以爲傲的將一旁的伺候婢女使喚出去,這走到哪,自然離不開一個喫字,更何況蔡太師肚皮的享受,早已到了登峯造極的造詣。

    宋人的主食,在北宋時以麪食爲主,到了南宋,隨着宋室的南遷,麪食也被傳播到了江南。但男方是稻米之鄉,平民百姓向來多食米類,而佛家喫粥,慈善者舍粥的傳統也在影響着麪食習俗。這裏不得不提到大宋第一名人武大郎,他賣的麪食叫炊餅。現在有人學武大郎的樣子在街穿着宋人的衣服,挑着擔,賣的卻是燒餅,其實這是個極大的笑話,炊餅是蒸熟的,原本叫蒸餅,燒餅自然是烤熟的纔行,這可去了十萬八千里了。蒸餅改名叫炊餅是因爲宋仁宗趙禎,‘禎’和‘蒸’音同,古人爲了避諱纔將蒸改成炊。其實炊餅是今天的饅頭,裏面什麼都不加,價格公道,適合平民消費。實際,宋人喫的麪食大部分可以叫餅,蒸出來的叫炊餅,烤出來的叫燒餅,而煮出來的叫湯餅,湯餅有點像現在的面片,葷素搭配,花樣繁多,軟羊面,大片鋪羊面,絲雞面,魚面,炒鱔面等等,可以說是喜歡麪食者的福音。

    既然炊餅是今天的饅頭,那宋代的饅頭又是今天的什麼呢?答案是包子。

    據宋人陶轂《清異錄》載:五代時,汴州(今開封)閶闔門外大道旁有張手美家,水產陸販,隨需而供,每節專賣一物,伏日則買“綠荷包子”,這是包子最早見諸歷史的字記載。

    由於發酵技術的革命,饅頭、包子發展到北宋,成爲首都開封的全民食品,包子鋪和酒肆、茶坊一樣,在開封人的生活處於重要地位,有史可考的有“灌漿饅頭”、“羊肉饅頭”、“梅花包子”、“太學饅頭”、“湯包”、“素包”、“豆包”等,這種飲食風尚後來影響了整個大宋乃至今天河南人的飲食。

    不過,那時候的包子以冷水面制皮,多爲素餡,有“一包菜”之稱;而饅頭以發酵面制皮,餡心爲肉類,也是今天的肉包子。也是說,素包子和肉包子當時還不是一家人,是屬於兩種不同的食品。

    北宋以後,饅頭在原地區漸成爲無餡之發酵面製品,包子則成爲以多種麪糰制皮,包有葷素各類餡心的麪食的統稱。

    宋人喜歡喫包子,連皇帝也不例外。“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宋神宗也特別喜愛喫包子,因此當時開封的包子是最有名的。

    據《茶餘客話》記載,元豐初年的一天,宋神宗視察國立大學—太學時,想趁便了解學生的飲食情況,讓人從太學食堂把太學生喫的飯拿過來,這天正趕喫“饅頭”,宋神宗嚐了以後,非常滿意,說道:“以此養士,可無愧矣!”饅頭受到皇帝的讚揚後,太學生們回家省親時總是帶着“太學饅頭”作爲禮品饋贈,“太學饅頭”從此遠近聞名。

    宋室南移,太學饅頭也被帶到了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岳飛的孫子岳珂,參加完宮廷的宴會回到家裏,曾寫了首饅頭詩,詩云:“幾年太學飽諸儒,薄伎猶傳筍蕨廚。公子彭作紅縷肉,將軍鐵枚白蓮膚。芳馨正可資椒實,粗澤何妨玉壺。老去齒牙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饞奴。”詩說,“太學饅頭”是將肉切成絲再拌進花椒麪、鹽等調料製成,再用發麪做皮的(類似於今天的饅頭狀),其顏色白晳、質地軟嫩、味道鮮美,即使是沒有牙齒的人,也能放開大嚼。而大概因爲開封當時是首都的緣故,把肉包子稱爲饅頭的叫法影響了當時的大江南北,至今,江南一帶還有生煎饅頭、鮮肉饅頭一類的麪食,其實都是肉包子。

    明代,朱元璋第五個兒子周王的王府在開封,據說,他最喜歡喫“太學饅頭”,並且還常用它來招待王公大臣。由於王爺在朝是一品大員,趨炎附勢者把太學饅頭更名爲“一品包子”。

    現今的菜包子(素包子)、豆餡包子,最早被稱作酸餡或焌餡。到了宋徽宗時,由於“六賊之首”蔡京大人的緣故,酸餡或焌餡又有了“菜包子”的別名。

    宋人周密曾在《鶴林玉露·鏤蔥絲》講了一則故事:有士大夫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人。一日,令其做包子,辭以不能。詰之曰:“既是包子廚人,何爲不能做包子?”對曰:“妾包子廚鏤蔥絲(切蔥絲)者也。”一個包子而已,蔡京家的廚房卻能細分出擇菜、切蔥絲、擀皮、包包子等不同工種來,而且這些人的工資還不低,可見蔡京對喫的講究已經升到了相當高大的境界了。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
隨便看看: 我的極品美女總裁村香暖玉九黎怨[重生]民國影后爭霸從山賊開始牛大末世之無限吞噬進化含桃戀戀傾城白月光帝王婿葉辰夏傾月一劍拂去人間塵天武鎮乾坤無限物資:帶着空間超市養權臣【ABO】拐個小奶貓帶回家泰拉一南一北蘭溪溪薄戰夜.第一大怪才修仙傳星甲魂將傳重生八零年代守村人之野婦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