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蟾吐寶(八)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慕容興前輩的棺木移到小船上。

    我和慕容薇薇均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休息了一會,吃了一些烤熟的紅薯,力氣也恢復了。

    “張逸,我感到有點不妥。你想一下,先祖流落外夷幾百年,遺骸卻不能迴歸故土,靈魂無處棲息,現在還是留在國外,是不是對祖先不尊敬”慕容薇薇忽然問道。

    我沉吟半晌道:“咱們華國人都講究樹高萬丈,葉落歸根,這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對故鄉的眷戀。按理說將你的先祖慕容興老前輩的遺骸移歸故鄉是最好的結局,但是他一生跟隨吳三桂南征北戰,漂泊異鄉幾十年,其實對故土恐怕並不像一般人那樣熱忱。再說他在這裏也生活了不少的年頭,最主要的是他看中了這個好地方這是一個風水寶地,能興家發跡,福廕後代,這個應該纔是他要求葬在這裏的原因如果將他遷回故鄉不是不行,但是這樣一來,就違背了他的意願,只恐你先輩在天之靈也難得安息。一代偉人有詩云: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慕容興老前輩這是送給你們慕容家後代最寶貴的禮物啊”

    是啊慕容薇薇多次在夢中見到慕容興,千叮萬囑要求將他安葬在這裏,難道到了最後還要忤逆他生前的意願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慕容薇薇默然。

    我和慕容薇薇一前一後坐上小船。由於小船太小,放了棺木,船頭和船尾很勉強可以坐下一個人。

    我們非常的喫力,像拉着犁的牛一樣,一步一步地移動,後面留下深深的痕跡。如果是在水面上,肯定會很輕鬆。但是在沼澤地上划着載着幾百斤重量的小船,每移動一步,基本上都使盡了喫奶的力氣。

    過程自然是苦不堪言。當移動到中間的小圓堆時,日已偏西,兩人也差不多脫虛了。

    “從小到大,本姑娘從來也沒有這樣的辛苦過,唉如果祖先不保佑我平平安安回家,就白費力氣啦”慕容薇薇一屁股坐在地上,微微喘着氣慨嘆道。

    我鄙夷道:“喫苦在前,享樂在後。老人不是教導我們說喫虧是福嗎你就等着好運來臨吧”

    慕容薇薇還想說什麼,但被我阻止了:“你站一邊去,我要挖個墳冢”

    她有點不滿,撅着小嘴坐到小船上,樂得清閒。

    來時是帶有挖土工具的,當然是慕容老前輩留下來的鋤頭之類。上面的土比較疏鬆,挖起來很容易。但是到了下面,基本上全部是砂礫石硬土之類。

    安葬中,穴土的顏色是很有講究的。以有青黃白紅黑或紫五色土爲吉,有什麼的顏色土就預示着未來有什麼樣的富貴貧賤。比如醜艮寅山,8.1尺處有紫色間白土,則主丁財兩旺;又比如甲卯乙山,在7.2尺,有金銀石紫色土,葬後主富貴雙全,等等。其實五色土在古代,多用於諸侯建國立社、帝王封禪等重大儀式。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着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壇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徵,因此社稷成爲國家政權的代名詞。現在保存最爲完好的社稷壇是北京紫禁城內的明清兩代社稷壇北京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內。五色土的華夏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代表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華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農、黃帝軒轅、白帝少昊、黑帝顓頊等等。

    挖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有餘,可以安放棺木的凹槽終於完成,下面的穴土乾爽,顏色鮮明,有黃白相間、紫色砂土。我知道差不多了,於是吩咐慕容薇薇

    來幫忙。

    沒有聽到她的聲音,心感不妙,急忙扭頭看去,不禁啞然失笑,她竟然趴在棺木邊睡着了

    又費了很大的力氣,終於將棺木放進了墳冢裏。接下來就是念驅龍喝山訣,也有人叫呼山訣,然後再封土後就完成了。其實這是我第一次葬山,又沒有任何工具,包括一個羅盤也沒有,只好一切從簡。驅龍喝山,只有有一定水平的大師才能做,或者說有一定水平才能喝出效果。你想想,沒有一定的功力,能將行走在地下的龍脈喝得臣服而龍口大開嗎

    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爲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風水的創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活人講究風水,陰人也同樣講究風水,講究也是“天人合一”。在驅龍喝山時,如果主家有異議,龍口不開,則龍氣不聚,效果幾無。民間盛傳朱元璋祖先當年葬山的故事,可見一斑。

    朱元璋之祖父,慣水性,經常潛入深潭捕魚,浮沉自如,技術超人,故人稱其爲“下得海”。某一日,下至潭底捕魚出來,正遇劉仙師覓龍至潭畔,見直龍結穴在潭底,因不諳水性,無法下潭獵龍,坐正潭畔,正在凝思,突見一人從潭中浮起,急呼之登岸,詢以姓名;下得海則以綽號告之,劉仙師聞之,欣喜萬狀,即與下得海商量,約定某日各攜骸骨至此,共遷深潭龍穴。

    到了吉日,二人攜骸至潭畔,劉仙師告以潭底此處爲犀牛下海形,某時某刻會開口,囑其攜骸下去,待其開口時,將骸投入牛口內,牛口即必合攏。下得海因所攜祖骸沒有包好,臨時見田中有青菜,於是取菜葉包之。攜之下潭,果見潭底一巨石,西東方向,儼然石牛一頭。張口吐脣,下得海便把劉仙師及自己的一包骸骨放進牛口。牛固喜喫青草蔬菜,瞥見菜包,即搶令之,於是下得海之親骸即被石牛吞入肚內。石牛食到包後,口脣合攏,下得海無法把劉仙師之祖骸投入牛口。遂上岸實告劉仙師,仙師知道此情,但無可如何,乃託其將骸分成二包,分掛於石牛角上。下得海再入潭底,將骸骨分掛牛角上,返報劉仙師,劉仙師即驅龍喝山祝曰:“左角爲臣相,右角爲臣相,牛口出和尚。”

    下得海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是也不是傻瓜,聽到“牛口出和尚”一語,當下憤慨不已,說要將劉仙師的骸骨拿回來。劉仙師豈會不懂其中厲害見此情景,迫不得已即改呼曰:“左角左臣相,右角右臣相,朱家天子劉家相,改朝換國不換相。”下得海聽到“朱家天子”方纔息怒,也不管什麼“改朝換國不換相”的話了。

    當朱元璋未滿十歲時,蘇州遭饑荒,父母留米十鬥於家,即與村人流浪他鄉,終身未見歸來。元璋把米食完,便忍饑受餓,開始流浪,孤苦伶仃,悲慘得很,不得已,削髮出家,入寺拜師,與清罄木魚爲伍,唸經禮佛,過着和尚生活。後來感着做和尚太消極,沒有出息,便又下山,去毫州當兵,連年饑荒及元政腐敗之故,天下大亂。郭子興、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均先後起認各霸一方,割據稱雄,互相殘殺。元政府無法平息寇亂,危如累卵,亡在旦夕。朱元璋趁機與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英雄計劃攻打元朝,一統天下。便暗中結黨,招兵買馬,準備待機行動。由劉伯溫定策,利用月餅傳遞消息,約定八月十五日揭竿起義。後終於問鼎天下,登基稱帝,國號曰明。經二十二帝,開創三百餘年基業。可見這個“犀牛下海”龍氣之旺,富貴之盛,獨步天下後來要不是李自成與崇禎互挖祖墳,泄了龍氣,豈會便宜關外的努爾哈赤坐收漁翁之利而崛起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
隨便看看: 辣手狂兵我家娘子是女皇溟滄少主我的鉚鋼蒸汽時代靈氣復甦個鬼從搶了主角的外掛開始陰陽眼,鬼才通靈師我的神靈能加點聖商鄉野小村醫我的妹妹是修仙大佬功夫小子都市行街機達人異界爲尊毒畫世界之小小書童權寵天下元卿凌宇文皓_肖遙周旻文娛之璀璨星途我被青梅教導,成爲寶藏男神網遊之戰神降臨空姐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