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314木森和李可兒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爲藝術的創造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任何的藝術創造活動,都不可能離開這個土壤而單獨的生長。

    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需要再次聲明,我們給一個事物界定形象,其實是根據眼睛看到的形狀來描述它是怎樣的存在,而這個存在,就是事物的藝術形象的最初雛形。

    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

    而鄭板橋能夠畫出竹子,是因爲他的心,也如竹子一樣堅韌。這樣的事情,同樣也見於齊白石的蝦上面,同樣也見於徐悲鴻的馬上面。

    這些畫作大師的藝術活動,通過了竹子或者蝦或者馬或者別的什麼東西表現出來,他們的藝術作品所展現的東西,就是他們選擇的藝術形象。

    所以,藝術的形象是可以選擇的。進行藝術活動的人可以選擇某一樣東西作爲參照,進而進行藝術創作。

    所以,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成果藝術品,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

    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

    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而我們通常所說的藝術活動,大多也是生活作爲的一種方式。故而,藝術源於生活。

    基本的生活作爲,是的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擁有了無限的可能,也使得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所以,藝術活動是生活活動的一部分,二者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形象性成爲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鑑於此,又可以說藝術高於生活。

    但是,它不是高高的立於生活之上,而是與普通的生活活動不同。藝術活動與普通的生活活動不同,在於藝術活動的最終目的在於形,而普通的生活最終目的是質和量。

    形體之美,是藝術的追求。或者,形體之醜。

    審美的存在,確立了審醜的產生。美醜的對立和對比,是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爲藝術所追求的是形體之美,所以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

    但是形體的美或者醜也不是藝術的創作者決定的,而是藝術的欣賞這決定的,所以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理性,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

    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理性認識的外化和彰顯。

    只有符合生活的藝術作品,纔是美,而與生活背道而馳的藝術作品,則是醜的一面,是應該要被拋棄的一面。

    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

    一個只有醜的藝術作品的藝術家,當然也就可以看着是一個不健全的人格。

    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理性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有機統一。

    藝術的發展過程,就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統一的過程。

    這二者的統一,使得藝術從原始的簡單產生階段進入到了趨於高雅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許多藝術創作活動相繼產生,許多藝術種類和藝術的輔助品也隨之產生,其中最重要的樂器和畫筆,成爲了當今藝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着情感,這是慾望、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慾望的價值評判。

    情感主宰着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

    藝術創作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慾望的支配,總是被對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對象,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對象;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創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

    享受,是藝術創作的一個極爲重要的情感,只有這種心情的存在,才能讓藝術的創造給人以美的體驗。

    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感悟,通過體悟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着情感的活動。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着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藝術家所描繪的藝術,所呈現的作品,應該是給人以生活的享受的東西。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繫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繫在一起,是隨着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

    經過審美認知,及其複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感悟。

    一個思想空虛,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爲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

    沒有情感的說教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產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

    唯有把情感融入到藝術活動之中,才能真正的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而藝術作品的好壞,是評價一個藝術家最直接最關鍵的東西。

    而藝術發展的最終成果,顯示爲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誌。藝術審美之所以區別於普通的社會活動,是因爲它是普通社會活動的總結和結晶。

    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

    它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享受。同時使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是藝術品賦予欣賞者的禮物。也可以說是欣賞的人要向創造者索取的東西。

    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由於集中、濃縮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審美特性。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幹虯枝,橫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體現了一種老樹新花、青春勃發的審美內涵,使人產生比觀賞生活中的梅花更豐富的美感。

    藝術作品表現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順暢,表現生活中的醜,同樣可以化生活醜爲藝術美。藝術家在作品中,通過對生活醜的嘲諷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醜惡的本質,引起人們對醜的厭惡與鄙視,從而去消滅醜、根除醜用以激發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此時的生活醜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學意義與價值。

    譬如,以反腐倡廉爲題材的藝術作品,通過對腐敗現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了社會腐朽現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並給世人以警示,同樣達到了化腐朽爲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賞者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藝術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具有審美特性,而且藝術仍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性質。

    歸根結底,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精神把握的方式,人們通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着人對自己的認識。

    正因爲藝術創作者意識到了自己,而後意識到了世界,藝術作品才得以展現,才得以引起欣賞者的共鳴。

    而且,藝術中的審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質屬性,其意識形態特徵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爲廣闊和深邃的內涵,因此,我們說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
隨便看看: 無敵小鮮肉萌寶來襲:邪王大人,跪安吧!鬥江湖之南明重生職場風雲武神絕徐紹川薛嘉琪一去輪迴盡斷腸夢幻仙俠之月魔傳說一笑嫣然國公夫人嬌寵日常我親愛的妖王大人一條龍綾震九州修煉之我本天才陳平沈秀茹觀天尋道女帝的後宮:謀情我竟成了萬古第一暴君醫婿:離婚後,美女總裁求我結婚我,區區扎紙匠,你卻讓我辦大案四合院:開局殺賈東旭,滅聾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