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治民歷代學商鞅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獨孤信說得越多,楊逍越感興趣,他搖着獨孤信的胳膊,央求他多說一些,多讓自己瞭解、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獨孤信心想不能只說酒令,他想到了唐太宗那幾句名言:“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想到了這些,獨孤信當機立斷,索性給楊逍講一些歷史上的事,讓他自己慢慢體會去。

    獨孤信對於歷史那是爛熟於心,講起故事來那可是頭頭是道:“商紂王因造酒池肉林,通宵達旦的縱飲荒宴,使得一個龐大的帝國被酒色所毀。周王朝引以爲戒,由周公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限制飲酒的“禮”,這是酒令的發軔。到了西周末年,那些炙手可熱的貴族們不再被“禮”所約束,他們於宴席中醜態百出,使達官貴人們顏面掃地。貴族們爲了預防禮崩樂壞,於是誕生了酒監,即後來所稱的令官。在用“禮”自我約束的基礎上,再設酒監,採用強制的酒律作輔,此是酒令發展過程中一大飛躍;禮崩樂壞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出現了,學術與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這萬物生長的時代中,觴政應運而生,酒令初具規模。歷經有漢子代呆板沉悶的儒教化酒令後,魏晉六朝的酒令開始掙脫了禮教的束縛,衍生了骰盤令、長行、骨牌、曲水流觴等酒令,表面上光怪陸離的同時,又極爲富有人情味。唐朝時期,民富國強,無論王公貴胄抑或平民百姓,都飲宴成風,酒令開始盛行,繼而在民間涌現出憑藉酒令技藝謀生的勾欄女。韓愈的詩中就有新翻酒令著詞章之句便見酒令之盛。前朝,文人的地位那可是非常之高,故這個時代酒令的趣味性很大程度被文人所左右,它比隋唐時期的酒令更要通俗,譬如歐陽修就首創了九射格,此酒令更在其名篇醉翁亭記有表述: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酒令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詩詞曲文爲令的文雅和以籌牌骰拳爲令的通俗兩種風格形式。文雅的不僅吟詠、引用詞章或者經史,而且聯句、賦詩。通俗的既有射覆、藏鉤,又有猜枚、擲骰,真是門類衆多、花樣翻新。總之,大多酒令形式別緻,情調高雅,既可陶冶性情,又可啓迪智慧。酒令增添了酒宴中的歡樂氣氛,爲老百姓所喜聞樂見,成爲雅俗共賞的酒席樂事。”

    楊逍道:“照大哥哥所說,酒令實無定製,當筵者可以依據座中情況加以發揮。酒令若是製得巧,自然是宴樂無窮。”

    獨孤信道:“是啊,古人歷來都很喜歡喝酒。夏王朝的最後一個國君夏桀,曾爲酒池,可以運舟,商王朝的紂王曾造酒池肉林,好爲長夜之飲,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稱,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愛喝酒的君王。到了漢代,由於國家統一,經濟繁榮,人民生活較爲安定,因此飲酒之風更爲盛行。先漢初年,朱虛侯劉章在一次宴會中以軍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劉章追回後斬首。還有漢景帝時的梁孝王曾召集許多名士到梁苑喝酒,並令枚乘、路僑、韓安國等人作賦玩樂。韓安國賦幾不成,鄒陽替他代筆,被罰酒,而枚乘等人則得賞賜。這種在喝酒時制定出一定的規則,如有違反則必須受到處罰的做法,實際上已經開創了酒令的先河。酒令是中華酒文化中戛戛獨造的一朵別有風姿的奇葩,它是勸酒行爲的文明化和藝術化。”

    楊逍道:“前朝好酒之人蔡寬夫詩話中有云:唐人飲酒必爲令,以佐歡樂。也難怪李太白會有詩仙、酒仙、劍仙這樣的雅號。”

    獨孤信聽楊逍這麼說,就接着說道:“那可是一個喝酒成風,酒令盛行的時代啊。當時的酒令名目已經十分繁多,如有歷日令、罨頭令、瞻相令、巢雲令、手勢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語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馬令、拋打令等等,這些酒令彙總了社會上流行的許多遊戲方式,這些遊戲方式爲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娛樂色彩。唐代以後,酒令遊戲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來越多。到現在人們熟悉的酒令,大都是由唐朝人發明或者總結,因此才流傳下來的。”

    楊逍道:“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的。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象催化劑,能夠使酒席上的氣氛活躍起來。”

    獨孤信接着說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就一個酒令我們說了這麼久,才觸及冰山一角。其實中華與華夏乃同義詞,源於中原地區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由炎帝、黃帝兩部落融合而成的華夏民族,多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一帶,上古之時,人們認爲該民族居住在中央位置、文化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爲“中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起源於華夏文明,從遠古至秦、漢,爲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漢朝之後,歷經在北方異族多次入侵與統治,而被鮮卑、契丹、女真、蒙古人等統治中原的人影響。漢唐時期藉由絲綢之路,亦傳入了大量西域文化。使中華文化更加發展壯大、豐富多彩。”

    楊逍嘆了一口氣,滿臉羨慕地看着獨孤信道:“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早已深入人民的骨髓,爲千千萬萬人民打下深深的烙印。”

    獨孤信話鋒一轉,他接下來說出的話,聽得楊逍是目瞪口呆,只見他表情凝重地說道:“專治愚民、思想壟斷,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糟粕,從漢朝武帝時就開始獨尊儒術,春秋戰國這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從此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在愚民這一點上,傳統文化竟然驚人地一致,儒家認爲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道家認爲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法家則更加直接,商君書中有云:有道之君,務在弱民。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民貧則力富。馭民五術: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五者若不靈,殺之。“外儒內法”基本上是兩千多年來最重要的統治之術,而且兩千多年來,屢經強化,直到牢不可破,根深蒂固。而且有另外一個現象更加需要注意: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管是軍人也好,非軍人也罷,一旦掌握權力以後,就開始揚威耀武了,欺凌比他地位更低的人,當發現比他更有權力地位的人時,立馬就會變成低頭哈腰的奴才,兩千多年來都是如此。老百姓飽受沒有約束的權力的欺凌。歷史上沒有永遠的權力,打江山、坐江山那是不可取的思想,權力是該放下架子迴歸平民視角的時候了。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孟老夫子一直在宣揚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孔老夫子也講仁者愛人、以德治民;荀子也講君舟民水之說。後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講這些,可是有多少人還能說得清楚,記得明白。老百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和改造,現在只知道什麼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一心的爲國爲民、忠君愛國”

    看獨孤信越說越激動,楊逍不想打斷他,只好一直沉默地聽着,聽一聽他所敬仰的大哥哥的心聲。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
隨便看看: 素心如雪誰比誰驕傲掙脫聯聯珍珠貫長絲明劍天下晚熟的女孩重生棄少歸來卓不凡葉子沁御乘天下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穿書後她成了帝君的心尖寵被人惦記的女人八零:嬌寵農門小醫女希望之書福妻屯糧一億擔,腹黑糙漢喫軟飯奧特:我諾亞,打錢!大明:我真的不想當皇帝!男友的男白月光暗戀我四合院:從基因定製到大興農場原神:璃月七星的枯燥生活雲星快穿炮灰男逆襲記